登录 | 注册
中华包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包氏论坛 >> 宗谱撰修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文化古迹   统谱进展   著述辑录   随便聊聊  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支派   宗谱撰修   包氏名人   包氏企业   捐赠功德   字辈探讨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已阅:3245 / 回复:11(楼主)

该帖子被包尊敬在2012-12-15 10:57:27编辑过

作者:包尊敬 (2008/12/14 14:36:22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包拯公考略 第 1 楼

有感
    孝肃精神日月悬,清心直道永流传。
    与时俱进从先烈,光大发扬赖后贤。
    古谱含虚缘旧俗,今文求实在新诠。
    应师董简史魂重,莫谓张郎辫子妍。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包一见

作者:61.164.101.* (2009/1/22 13:09:47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包拯公考略 第 2 楼

一见你好!
你有电子邮箱吗?

作者:包尊敬 (2009/1/28 10:54:1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包拯公考略 第 3 楼

《包公家族的源流世系图》,以下简称“世系图”,其特色是搬套拼凑和创造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五帝时代是传说时代,传说虽有事实成分,但这成分很少且常被歪曲;夏商周是半信史时代,该时代中事实成分大增,但属于神话史迹仍然不少。据说那位季连的母亲,孕怀十一年,开左胁生下了三子,又开右胁生下三子,季连就是最后从他母亲的右胁取出来的。孕
怀十一年,子从胁出,在四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竟有如此先进的剖胁产技术,你相信吗?“世系图”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硬搬来列为我们的先祖,是否太主观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《史记。楚世家》明明写道“季连生附沮,附沮生穴熊。其后中微,或在中国,或在蛮夷,弗能纪其世。”“世系图”罔顾“弗能纪其世”,却直接把后来的鬻熊说是穴熊的儿子,那真太对不起司马迁了。参照黄帝裔孙的代次,季连应生于五帝时代的后期,而鬻熊既是
周文王的老师,当生于商末周初,两者间隔一千多年,而“世系图”却将鬻熊编为季连的曾孙,这简直让读者莫明其妙了。由此可见“世系图”从“史记”中硬套也没套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申包胥姓申,“世系图”当然要找申姓人做他的近祖,那只有靠《列国志》了。申襦是把“芈”变“申”的关键人物。《史记。楚世家》仅载“粉冒十七年,卒。粉冒弟熊通弑粉冒子而代立。”至于“世系图”说粉冒还有个儿子逃到申国改名申襦,不知是从何种史籍中凑来的。还有申襦以下,仅申舟与申犀,申无畏与申亥标明是父子关系,其他的不是父子关系,怎么能拼成世系呢?《列国志》中申姓人不多,因此使得“世系图”把 “贪而善媚”,阴险毒辣,最后落得身首异处骂名千古的申侯也拉来凑数。这简直是让孝肃公蒙羞,也使我们现在的包姓人脸上无光啊!
   从申包胥到孝肃公这一段,“世系图”共编了44世,其中士通令仪和拯三公,由墓志铭证实无疑,咸恺融佶四公史上确有其人,但,是否孝肃公直系列祖,尚待进一步考证,其余的人大多不见经传。尤须提出这段世系,“世系图”比桐城光绪甲辰万卷堂本的35世多编了9世,与万卷堂同名的仅14人,是不是在自夸比万卷堂更能创造?
   史贵实。实,史之魂也。胡编族史世系,有辱祖乱宗蒙骗族众之嫌。研编包氏族史,就是要本着孝肃公的清心直道精神。以上浅见,望诸贤教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包 诚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作者:61.164.101.* (2009/4/22 21:08:1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包拯公考略 第 4 楼

《包公家族的源流世系图》,以下简称“世系图”,其特色是搬套拼凑和创造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五帝时代是传说时代,传说虽有事实成分,但这成分很少且常被歪曲;夏商周是半信史时代,该时代中事实成分大增,但属于神话史迹仍然不少。据说那位季连的母亲,孕怀十一年,开左胁生下了三子,又开右胁生下三子,季连就是最后从他母亲的右胁取出来的。孕
怀十一年,子从胁出,在四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竟有如此先进的剖胁产技术,你相信吗?“世系图”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硬搬来列为我们的先祖,是否太主观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《史记。楚世家》明明写道“季连生附沮,附沮生穴熊。其后中微,或在中国,或在蛮夷,弗能纪其世。”“世系图”罔顾“弗能纪其世”,却直接把后来的鬻熊说是穴熊的儿子,那真太对不起司马迁了。参照黄帝裔孙的代次,季连应生于五帝时代的后期,而鬻熊既是
周文王的老师,当生于商末周初,两者间隔一千多年,而“世系图”却将鬻熊编为季连的曾孙,这简直让读者莫明其妙了。由此可见“世系图”从“史记”中硬套也没套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申包胥姓申,“世系图”当然要找申姓人做他的近祖,那只有靠《列国志》了。申襦是把“芈”变“申”的关键人物。《史记。楚世家》仅载“粉冒十七年,卒。粉冒弟熊通弑粉冒子而代立。”至于“世系图”说粉冒还有个儿子逃到申国改名申襦,不知是从何种史籍中凑来的。还有申襦以下,仅申舟与申犀,申无畏与申亥标明是父子关系,其他的不是父子关系,怎么能拼成世系呢?《列国志》中申姓人不多,因此使得“世系图”把 “贪而善媚”,阴险毒辣,最后落得身首异处骂名千古的申侯也拉来凑数。这简直是让孝肃公蒙羞,也使我们现在的包姓人脸上无光啊!
    从申包胥到孝肃公这一段,“世系图”共编了44世,其中士通令仪和拯三公,由墓志铭证实无疑,咸恺融佶四公史上确有其人,但,是否孝肃公直系列祖,尚待进一步考证,其余的人大多不见经传。尤须提出这段世系,“世系图”比桐城光绪甲辰万卷堂本的35世多编了9世,与万卷堂同名的仅14人,是不是在自夸比万卷堂更能创造?
   史贵实。实,史之魂也。胡编族史世系,有辱祖乱宗蒙骗族众之嫌。研编包氏族史,就是要本着孝肃公的清心直道精神。以上浅见,望诸贤教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包 诚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作者:61.164.101.* (2009/4/22 21:09:2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包拯公考略 第 5 楼

《包公家族的源流世系图》,以下简称“世系图”,其特色是搬套拼凑和任创造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五帝时代是传说时代,传说虽有事实成分,但这成分很少且常被歪曲;夏商周是半信史时代,该时代中事实成分大增,但属于神话史迹仍然不少。据说那位季连的母亲,孕怀十一年,开左胁生下了三子,又开右胁生下三子,季连就是最后从他母亲的右胁取出来的。孕
怀十一年,子从胁出,在四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竟有如此先进的剖胁产技术,你相信吗?“世系图”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硬搬来列为我们的先祖,是否太主观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《史记。楚世家》明明写道“季连生附沮,附沮生穴熊。其后中微,或在中国,或在蛮夷,弗能纪其世。”“世系图”罔顾“弗能纪其世”,却直接把后来的鬻熊说是穴熊的儿子,那真太对不起司马迁了。参照黄帝裔孙的代次,季连应生于五帝时代的后期,而鬻熊既是
周文王的老师,当生于商末周初,两者间隔一千多年,而“世系图”却将鬻熊编为季连的曾孙,这简直让读者莫明其妙了。由此可见“世系图”从“史记”中硬套也没套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申包胥姓申,“世系图”当然要找申姓人做他的近祖,那只有靠《列国志》了。申襦是把“芈”变“申”的关键人物。《史记。楚世家》仅载“粉冒十七年,卒。粉冒弟熊通弑粉冒子而代立。”至于“世系图”说粉冒还有个儿子逃到申国改名申襦,不知是从何种史籍中凑来的。还有申襦以下,仅申舟与申犀,申无畏与申亥标明是父子关系,其他的不是父子关系,怎么能拼成世系呢?《列国志》中申姓人不多,因此使得“世系图”把 “贪而善媚”,阴险毒辣,最后落得身首异处骂名千古的申侯也拉来凑数。这简直是让孝肃公蒙羞,也使我们现在的包姓人脸上无光啊!
    从申包胥到孝肃公这一段,“世系图”共编了44世,其中士通令仪和拯三公,由墓志铭证实无疑,咸恺融佶四公史上确有其人,但,是否孝肃公直系列祖,尚待进一步考证,其余的人大多不见经传。尤须提出这段世系,“世系图”比桐城光绪甲辰万卷堂本的35世多编了9世,与万卷堂同名的仅14人,是不是在自夸比万卷堂更能创造?
   史贵实。实,史之魂也。胡编族史世系,大有辱祖乱宗蒙骗族众之嫌。研编包氏族史,就是要本着孝肃公的清心直道精神。以上浅见,望诸贤教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包 诚

作者:61.164.101.* (2009/4/23 11:48:09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9 每页5条 当前1/2页 [1] [2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2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2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包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4,468.8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包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